1、夸大產品效果。有些抑塵劑只是由低端的粉狀試劑稀釋而成的,宣傳時說只要不下雨,噴灑一次能保持三個月,但這樣的理論根本無法成立,南方地區就不說了,不說三個月不下雨,一個月不下雨都是不可能的,就算是北方地區,近些年降水頻次也是逐年增加,三個月不下一場雨的情況也是幾乎沒有。而一旦下雨,所噴灑的試劑就會失效,這樣就失去了使用的意義。
2、稀釋倍數(稀釋比例)大。一般來說,稀釋比例越大,使用效果就越差。而那些在大比例稀釋之后依然保持良好效果的產品,分子結構一般都是網狀的,網狀分子結構的優勢是能固定更多的分子在里面,但相應的,它們比較脆,抗破壞能力(如碾壓、大風、暴雨、高溫)較差。因此,并不是在所有情況下稀釋倍數大都是優勢,而是要看具體的產品與使用效果。
3、行業鼓吹高分子材料。幾乎所有的抑塵劑產品都是高分子材料(也叫大分子),簡單說就是分子結構比較大。所以高分子材料在該行業并不稀罕,只是因為選材上有所區別,所以作用效果和作用時間不一樣。
4、理論不等于施工,有些廠家在給客戶做實驗的時候會把稀釋度調低,這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,但跟客戶講的都是一套理論數值,因此具體施工的時候要么達不到理想效果,要么成本遠高于理論數值。因此在選購抑塵劑時一定要問清楚實際施工過程中的單位噴灑量、單位噴灑面積與單位噴灑成本。